对于听力下降的老年人,我们通常都认为是年纪大了导致听力退化,不会引起特别重视。素不知听力下降不但严重妨碍老年人的社会交往,还对人的思维方式、心理活动产生影响。其中,有一部分的老年人更容易遇到听力下降的情况。

       早期老年性耳聋,大都是双侧感音性耳聋,听力下降缓慢,因而患者不太重视,听力下降多为高频部分。老人首先对门X,电话X,鸟叫声等高频声响不敏感,逐渐对所有声音敏感性都降低。随后听力减退到患者能听见声音,却听不清内容,需别人多次重复时,大部分患者仍不承认自己是老年性耳聋,甚至拒绝就医。

        老年人听力下降是否需要治疗呢?当然,并非所有的听力下降都需要治疗。如感冒导致的轻度听力下降,由于感冒是一个自限病程,随着感冒的好转,听力下降会逐渐恢复,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另外一些听力下降,如先天性聋,就应早发现早治疗。而对于老年人,若在短时间内听力严重下降,则需立即就诊。

        听力障碍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那么对于老年人来说,听力障碍对老人心理有什么影响呢?

        “我爸年近七旬,本来性格开朗、豁达,深得家人的尊重、爱戴。几个月前开始耳聋后,性格突然改变,与人相处事事设防,处处疑心,不知为何会这样?”

       其实你父亲患了耳聋怀疑症,一种较严重的心理障碍。老人耳聋后,听人说话一直非常费力,和他说话的人需要很大声,特别累,这就导致家人朋友不愿与他多说话,老人也因听不清别人说话,也不愿与别人交谈,封闭自己,从而造成孤独、抑郁和多疑。特别如公共场合,有很多人同时谈话时,但症状逐渐加重引起与他人交谈困难,老人逐渐不愿讲话出现孤独现象。这种交际上的困难,使老人内心深处受到严重打击,产生严重的担心和失落感,再加上人到晚年,社会地位改变,年老体衰,总怕别人瞧不起,进而产生自卑感。而越自卑,越重视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敏感性越强,以致对一个不起眼的动作也会产生一连串猜想,并逐步演变成对他人的敌意和攻击。

        所以作为家属或子女应该理解耳聋老人的心理变化,具体建议是:帮助老人建立新的爱好。耳聋老人的至大痛苦是缺乏生活动力,可以帮老人买一些金鱼、鸟雀之类的小动物,让他增加新的生活情趣。让他多与亲朋好友来往。家人多与他交谈,尽管他并不能全部听清,但交谈的功能不仅是传递信息,同样还是爱的表示。亲近的动作比语言更能慰藉老人的心。多陪同老人外出散步、游玩。子女与老伴要常陪老人到外面走走看看,用视觉、触觉、嗅觉、味觉来补偿其听觉的缺憾。

            当儿女一旦如果发现老人有听力出现障碍,不要任其发展,说服他们并及早带他们做测听检查,以便及早干预治疗。

        听力障碍可导致老人在交流中常出现答非所问或理解错误,必然导致老人产生畏缩心理,害怕与人交流,害怕看到别人埋怨的眼神,产生抑郁、孤独的心理,这时如果置之不理,会给老人造成心理创伤。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避开噪声,加强锻炼,慎用药物,则可大大延缓听力老化进程。应用扩血管药物治疗或使用助听器来恢复或部分恢复已丧失的听力,尽量保存并利用残余的听力,使得老年生活有所改善。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