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也称耳膜,为一X灰白色半透明薄膜,呈椭圆形,将外耳道与中耳隔开。 鼓膜距外耳道口约2.5厘米一3.5厘米,位于外耳道与鼓室之间,鼓膜的高度约9毫米,宽约8毫米,平均面积约90平方毫米,厚度0.1毫米。婴幼儿由于外耳道骨部未发育,鼓膜几乎与外耳道底壁平行,因此在检查鼓膜时较难看到。

       我们先来了解鼓膜的结构,鼓膜虽很薄,但它的解剖结构有三层(紧张部):

①上皮层与外耳道皮肤相连续。 

       ②中层为放射形和环状纤毛构成,所以有一定X和张力。为纤维层(外侧为放射状,内侧为轮状)。鼓膜上方有一小部分,没有中间纤维层,比较薄而松弛,称松弛部,而有纤维层的部分鼓膜称为紧张部。锤骨柄附于纤维层中间。

        ③内层为X层,与鼓室X相延续。

    鼓膜穿孔后,外层上皮层和内层X层能够再生,中层无再生能力。松弛部鼓膜缺少中层。

    什么原因会导致耳膜穿孔?

  鼓膜穿孔多出于意外或病变,鼓膜虽深藏于外耳道底部,却可能因外伤而穿孔,例如:

       (1)掏耳朵时,乐极生悲不慎伤到。

  (2)由于大气压力变化引起的“耳气压伤”常常易伤及鼓膜。譬如打耳光,有因老师处罚学生或因发生争吵,随手打个耳光,造成鼓膜破掉;新年放鞭炮或盐水烽炮,每年都不免造成一些鼓膜穿孔的不幸病例。过遽的压力变化,例如感冒时打喷嚏,偶尔亦会引起耳朵疼痛,导致鼓膜破裂。

         (3)大多数的鼓膜穿孔乃因中耳炎,由内往外破出,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中耳炎或中耳积水,经一段时日或反覆发作之后,部份鼓膜受到侵蚀,坏死而破裂,中耳的积液流窜而出,造成耳朵流脓(耳漏)。鼓膜穿孔有大有小,可小如X,亦可大至完全不见鼓膜,大部份为单独的穿孔,偶尔亦可见多个穿孔。

        鼓膜穿孔可能会影响到听力,造成传导性听力障碍,小的破洞并不妨碍听力,破孔愈大,听力受损愈严重,但仍不至于完全耳聋。当外耳道进水时,例如洗头、洗澡或游泳,水会经由破孔灌入中耳,引起急性发炎,造成生活上极大的不便和困扰。

        那鼓膜穿孔了,有哪些治疗方式呢?

        外伤造成的鼓膜穿孔只要不续发感染,破孔面积不太大,通常会在一个月左右都能自行愈合,不需另外处理。如果有骨疡型、胆脂瘤型中耳炎、须尽早做手术清除病灶,防止并发症;如果中耳仅为单纯性炎症,则须及时合理治疗,使之尽快干水。对鼓膜穿孔又无流脓的病人,经医生检查,看能否施行鼓膜修补术。如能修补好鼓膜,是好不过的,它不仅可提高听力,还可重新建立一道屏障,防止中耳炎反复发作及避免长期使用滴耳药引起耳毒性损害。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