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而变化,我们的听力会逐渐下降,渐渐“丢失”一些声音。当听损发生时,听力范围会随之变化。以下两个因素影响了我们能听到的声音:
频率就像音符,我们通常用“声调”来描述声音频率,低频的声音听起来比较沉闷,高频的声音听起来比较尖锐。例如敲鼓的咚咚声是低频,知了的叫声是高频。
我们通常用“响度”“大小”来描述声音强度,它与能量有关,主要用分贝dB来表示,数字越高,声音强度越大。例如我们大声喊叫的时候,声音越大,声音强度越高;说悄悄话的时候,声音越小,声音强度越低。
多数情况下,听力损失会从影响人类听力范围的高频声开始“丢失”,因此某些语言、环境声音对听损人士充满挑战。
表示可听见的全部范围
表示人类言语声处于的范围,听力损失的主要问题就是阻碍了对语言理解的能力。讲话的声音在听力图上有不同的位置,大多数都在上图黄色的 “言语香蕉 “内。
你会将“苏州”听成“株洲”吗?你是不是很久没有听见鸟叫了?
尽管依然能听到大部分的言语声,但对于轻声高频的声音、高频辅音如/s/、/th/却很难分清,在噪声环境中尤其明显。
下图白X域(含黄、粉区域不重合部分)
就是轻度听力损失丢失的声音
比如鸟叫声、树叶飘落的声音等
你会经常需要别人重复几遍才听得清吗?对方跟你讲话很大声吗?
中度听力损失曲线的言语香蕉图与粉色可听区相交的范围已经非常少了,此时中频的/ch/、/sh/也都听不见,哪怕在安静环境下也较难沟通。
就是中度听力损失丢失的声音
比如滴水声、正常音量的谈话声
你的世界变得异常安静了吗?是不是即使在晚高峰的马路上,也只能听到少量小声的嘈杂声?
重度听力损失能听到的声音种类大大减少,在不助听的情况下,已经听不到正常音量的言语声,即使大声说话,也听不清听不懂。
如右图,重度听力损失曲线中
黄色言语区与粉色可听区没有相交范围
对话、电话、唱歌的声音都听不清
地铁8号线X北路站2号出口,(近X北路中山北路,静安税务局楼上)
地铁2号线东昌路站3号出口,地铁9号线商城路站下2号出口(近陆家嘴八佰伴)
地铁3号、4号、9号线宜山路站4号出口,地铁1号线徐家汇站下换9号线(徐汇光启城近第六人民医院)
地铁7号、15号线顾村公园站3号出口,(顾村公园华山医院北院对面)
闵城路 莘朱路路口 停车就在X地下停车场或银脚盆地下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