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不懂是真的吗?

       大多数人会不自主的将听力损失与耳朵联系在一起,却不知道大脑实际上是听觉的主要工具,负责处理声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信息。

       听力损失后,你的大脑将无法获得完整的声音图像,因此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进行补偿,利用那些资源来实现其他功能。

       助听设备的功能局限,复杂多变的聆听环境都给大脑聆听带去更多的负担。

        耳朵听到和大脑听懂是两回事。

        听声(耳朵听到)是简单地感知声音,通过听力测试就可以直观反映出来;

       聆听(大脑听懂)是通过赋予声音意义来理解声音的能力。

       日常我们经常发现:很多感音神经性高频听力损失(也包含与年龄有关的听力损失)不会抱怨声音不够大。相反,更多抱怨无法理解噪音中的言语(Speech in noisy),这可以说其实更多的是大脑听懂声音的问题,是大脑无法组织和解码声音的表现。

复杂环境需要更多支持

        随着信噪比的降低(即随着背景噪声接近并超过主要关注信号的响度),语音感知能力会显著降低。环境越复杂,越难以听清对方的声音。

       同样的问题在现代学校系统中产生了系列的影响。随着信噪比的恶化,在校儿童须付出相当大的精力去聆听,从而无法很好地投入到当前的学习任务上。

       当前先进的助听器提供了复杂的处理策略。通过现代技术来大幅度提高声音质量和降低噪音水平,提高信噪比,从而降低大脑处理负荷。

        同时它们也需要向大脑提供大限度的听觉信息,保持真实自然的空间提示,获得完整声音场景,让佩戴者知道将注意力集中在何处。

        这些策略可以在困难的听力环境(发生社交互动的地方)提供更容易和聆听,例如餐厅、咖啡馆。

助听设备可优化大脑认知

       提高大脑的聆听能力(即从声音中获得有用信息)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有害的背景噪音中。合适的助听设备可提高信噪比,从而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并被证明可能对与听力损失和某些神经认知障碍相关的认知功能衰退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新的研究表明,使用助听器,能够延迟如X、抑郁、焦虑等情况。一份研究显示,通过佩戴助听器,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听力损失的老年人患阿尔茨海默病(X)的风险降低了17%,患抑郁症的风险降低了14%。

        对于儿童而言,优良清晰的音质,全面的声音感知能够有效提高认知能力,进而为之后的言语发展及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